堅守崗位 無私奉獻 記少林村里的好電工耿海清
發(fā)布日期:2019-03-28
作者:
點擊:
少林寺旁邊有一個古老村莊——少林村。今年61歲的耿海清是土生土長的少林村人,38年來一直以電網(wǎng)員工的身份默默堅守在這里。
在他工作的這些年里,整個少林景區(qū)上到三皇寨、下到武術館,大部分的用電設備都牢牢地記在他的心里,他也被人親切地稱為“我們的老耿”。
專線架進少室山 少林寺用上電灶
上世紀八十年代末,還沒有專門為少林寺供電的10千伏線路。少林寺用電只能從附近村子的變壓器搭火。電壓低不說,遇到刮風下雨還經(jīng)常發(fā)生故障。
為了讓少林寺景區(qū)用上穩(wěn)定電,當時的登封電業(yè)局決定架設10千伏中少線。這是耿海清工作以來參與的第一個大工程。
那時候施工條件有限,在缺少機械化作業(yè)設施的情況下,線路還要穿越少室山茂密的樹林,架設全憑手拉肩抬。
每天天還沒亮,耿清泉就要從家中背上干糧、水壺趕到施工現(xiàn)場工作。忙到飯點,他們大伙就四散開坐下,吃口家里帶來的干糧充饑。
當線路架設到少林水庫附近時,施工隊遇到了問題:前面是陡峭的山坡,一個整盤的電線需要拉上坡去。耿海清和幾個同事試了幾次都沒拉動。
正當耿海清低著頭弓著背招呼大家再試一次的時候,他突然覺得肩膀一輕,一鼓作氣就跑上了山坡。
原來,寺里的僧人和附近老百姓看到耿海清他們架設電線這么辛苦,自發(fā)組織起來幫著他們抬桿拉線。
有了大家的幫助,10千伏中少線很快竣工。電通了,少林寺和旁邊村民家里的燈也亮了。年輕的耿海清第一次感受到,自己的付出能給別人帶來快樂。
20世紀90年代末,少林寺地區(qū)用電負荷逐漸增大,向這里供電的線路也逐漸增多,耿海清的工作也越來越忙。
因為離得近,寺里用電出了問題,耿海清都會去幫助解決。一來二去就和這里的僧人熟絡了。
山門前的路燈壞了幫忙瞅瞅,大雄寶殿里的線路有問題了過去看看,淳厚樸實的耿海清覺得這都是舉手之勞,從來沒有推辭過。
2000年少林寺的伙房加裝了電灶。之后每年臘八節(jié)前一天晚上,耿海清總會到寺里的線路和變壓器那里轉轉、看看。
他知道,寺里第二天一早要開展施粥活動,電力有保障寺里才能煮出一碗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。
這一切,寺里的僧人都看在眼里。漸漸地,耿海清成了寺廟眾僧的“貼心人”。每次碰到他維護檢修線路,僧人都會對他說:“阿彌陀佛,耿師傅辛苦啦?!?
少林景區(qū)唯一村 “農家樂”用上放心電
2001年,為了優(yōu)化少林景區(qū)環(huán)境,當?shù)卣畬⑸倭执宀糠衷【用癜徇w到了少林寺南門外一個鮮為人知的地方——王指溝。
自小在少林村長大的耿海清第一批帶頭搬遷。為了保障搬遷村民的用電,王指溝安置區(qū)前期的接電工作他也是沒少操心。
那段時間,細細碎碎的活忙得耿海清天天不著家。架線路、裝電表,他自己家搬遷的事都沒空打理。
作為少林景區(qū)內唯一保留的村莊,王指溝山巒起伏,風景秀麗。靠著這里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(yōu)美的環(huán)境,王指溝的“農家樂”漸漸興起。
2005年, 隨著少林寺旅游資源的進一步開發(fā),這里“農家樂”進一步擴大,用電負荷也高了起來。村里開始出現(xiàn)了不同程度的低電壓和供電“卡脖子”現(xiàn)象。
禪林度假村“農家樂”剛開業(yè)沒多久,老板李賽男就愁眉苦臉地找到耿海清。
2005年9月,王指溝村農網(wǎng)改造正式竣工。
整齊排列的桿塔從山外延伸進村,嶄新的線路在陽光下折射出銀色的光芒,就連村內的變壓器也大了一圈??粗矍暗囊磺?,李賽男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
村里的電壓更穩(wěn)了,用電更可靠了。在耿海清和同事們的精心運維下,少林寺景區(qū)附近50多家農家樂、小旅店、小餐館、特產(chǎn)店再沒出現(xiàn)過缺電的情況。
踏勘遇上“牧羊女” 保電線路有了最佳路徑
2006年,展現(xiàn)少林文化的少林禪宗音樂大典項目開始籌建。為了給音樂大典做好電力保障,耿海清和同事們參與了項目的籌建工作。
音樂大典最為精彩的,就是結束時金黃的燈光將夜空中一座山化作光芒萬丈的大佛,充滿了禪意。
由于整個演出為夜晚戶外實景,對燈光照明要求極高。山上燈光設備的供電方案出現(xiàn)了很多困難。耿海清為了配合設計人員確認線路路徑,多次上山勘查現(xiàn)場。
俗話說:“看山跑死馬?!笨粗谘矍暗拇笊?,耿海清往往要跑上一整天。
7月的一天,耿海清照例在山上轉了半天也沒發(fā)現(xiàn)一條合適的路線。眼看中午太陽掛在頭頂,不小心摔了水壺的耿海清連口水都沒得喝。
疲憊的他不知不覺就走進了一條羊腸小道,正準備坐下歇歇腳, 一群山羊悠閑地從山上跑了下來,后面還跟著一個唱著山歌的牧羊女。
這次“邂逅”可幫了耿海清大忙。他把尋找線路路徑的事告訴了牧羊女。在牧羊女的指引下,他很快找到了一條合理的線路路徑。
有這個經(jīng)常在山里放羊的姑娘帶路,耿海清和同事們提前完成了整個工程的建設任務。
2017年底,耿海清已經(jīng)到了退休的年紀,但因熟悉當?shù)鼐€路情況,又被返聘到2018年少林武術節(jié)的保電現(xiàn)場。
武術節(jié)上,作為歲數(shù)最大的保電人員,耿海清依然主動請纓,要求蹲守在條件最艱苦的保電點……
38年來,耿海清見證了少林寺旅游景區(qū)的發(fā)展繁榮,也見證了父老鄉(xiāng)親因電而變的生活。
雖然已經(jīng)退休,但耿海清為曾是一名電網(wǎng)員工而自豪,更對少林寺美好的明天充滿期待!